雞脯肉剁成肉茸,加鹽、生姜、胡椒少許與蛋清攪勻,裝盤,將蟲草(開水泡軟)放在肉茸上,蒸熟。然后改刀,裝碗灌雞湯,再蒸片刻,取出扣盤,澆上清湯即可。此菜具有強身補肺益腎的藥膳作用。
酥油茶是藏族群眾每日必備的飲品。寒冷的時候可以驅寒;吃肉的時候可以去膩;饑餓的時候可以充饑;困乏的時候可以解乏;瞌睡的時候,還可以清醒頭腦。茶葉中含有維生素,可以減輕高原缺少蔬菜帶來的損害。
糌粑是藏族的主食。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。糌粑,名子聽起來新鮮,實際上就是青稞炒面。它是青稞麥炒熟、磨細、不過篩的炒面,與我國北方的炒面有點相似,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,而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后磨,不除皮。
用蛋清加鹽、姜、花椒粉等佐料,作為襯底。蛋清上撒上發菜,蒸片刻,再倒入攪勻的蛋黃,蒸透,取出,切成方塊或菱形,入盤,淋上有木耳、黃花、筍片、香菜末、團粉的雞湯或羊肉湯,再滴幾滴香油即成。此菜成色多樣,味雅淡香脆,也是保健佳肴。
是西北地區最具特色的一款家常面食。尕面片的形狀很有特色,小巧細致。因與不同的湯料、醬料混合,有的做成湯面,有的做成炒面片,每種吃法都各具特色。
馓子是一種油炸面食。它是以白面為原料,稍加食鹽、明礬、調料,揉好制作后,放入油鍋炸,最后成金線套環樣的形狀。這種食品酥脆清香,久藏不壞,敬獻老人、貴客時,奉以奶茶泡馓子?;孛?、撒拉族過節日都要炸馓子。
很多旅游者會對西寧一種獨有的叫“肋巴”(Kebab)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。這是一種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,然后再刷上醬,在炭上燒烤的風味肉串,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土耳其烤肉,甚至Kebab這個詞也是源自土耳其語。
干拌是一種先經水煮,而后加入豐富的佐料炒制而成的拉面,辣椒和醋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添加,別送一碗牛肉清湯,味道獨特、極為爽口。干拌面的份量很足,如果不夠的話,還可以另加一個烤饃,總共不過6元錢左右,價廉物美。
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對羊肉的一種獨特吃法。因吃時一手持刀切割,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。烹調方法十分簡單,先以新鮮羊肉用水煮熟,再加鹽或蘸鹽即可食用。經過烹制的羊肉熟而不爛,肉味鮮美。原為牧民在游牧過程中的一種簡便進餐方法,現已成為富...
很多旅游者會對一種獨有的叫“肋巴”(Kebab)的烤肉印象非常深刻。這是一種先把羊排骨煮到半熟,然后再刷上醬,在炭上燒烤的風味肉串,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土耳其烤肉,甚至Kebab這個詞也是源自土耳其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