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g8wfu"><acronym id="g8wfu"></acronym></rp>
    <th id="g8wfu"><big id="g8wfu"><video id="g8wfu"></video></big></th>
    1. 天下黃河貴德清,探訪那青色的母親河

      2019-01-29 14:4122784人瀏覽

       多少年來,大多數人都認為黃河水是黃的,“跳進黃河也洗不清”是人們對渾濁黃河水的寫照。其實在黃河上游很長的一段流域中黃河水是非常清澈的,這點在青海省的貴德得到了充分的體現。站在黃河清公路大橋上,碧綠黃河水緩緩流淌,河岸兩邊植被茂密,遠處是被皚皚白雪覆蓋的巍巍山巒,一派優美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。

        中華母親河溫柔靜謐,靜如處子的"少女時代"即是在這里完美呈現。這里既有渾厚的文化積淀,又有優美的田園風光;既有高原景色的粗狂和博大,又有江南風光的娟秀與文靜。享有著"天下黃河貴德清"、"高原江南"、"高原梨都"、"瓜果之鄉"和中國夏都-西寧后花園之美譽。


        在青海貴德黃河水是碧綠的,以至于第一次看到時不以為它是黃河。在貴德的黃河清公路大橋、黃河吊橋、水車廣場、中華福運輪等地點都是觀賞黃河的好地方。

        黃河水車廣場位于黃河南岸濱河路畔。直徑20米的巨大木質結構水車,在夕陽。黃河水車古樸典雅落日的余暉中展現著別樣的身姿與風采,與藍天、碧水、丹山勾畫出了一幅動人的黃河風景長卷。

        貴德以‘感恩黃河,祈愿世界和平,中華民族和諧繁榮’為創意,在這里的黃河南岸修筑了‘貴德中華福運輪’景區?!爸腥A福運輪”由蓮花基座和嘛呢筒兩部分構成, 蓮花基座高15米,共有48個白色巨型花瓣組成。更為奇妙的是,塔基第一層內引入了黃河之水,可以利用水輪推動內部的三億部瑪尼經文徐徐旋轉。

        轉經輪又稱瑪尼經輪,是藏傳佛教中的重要法器。人們將佛教經卷裝于經筒內,每轉動一圈就等于念誦經文一遍。

        “中華福運輪”景區內還建有民俗博物館、數字互動展示廳、千佛堂、黃河影像數字展廳等,已成為了貴德文化的一個重要展示窗口。

        精妙絕倫的壇城沙畫,讓人不禁驚嘆那理想中的佛國。

        貴德國家地質公園是以自然地貌景觀和地址遺跡為主要特征,輔以多樣生態景觀和豐富人文景觀的一個綜合性地質公園。



        美麗而神奇的貴德丹霞

        貴德不僅僅有清清的黃河水,還有很多自然美景和歷史文化古跡值得游覽。貴德歷史悠久,古文化燦爛絢麗。作為絲綢之路的交通樞紐,貴德是溝通中原與青藏高原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的紐帶。

        作為明朝初期青海地區河湟"三衛城"之一的貴德古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,它是貴德縣古老歷史的見證。古城位于河陰鎮北大街北端,北距清清黃河1華里。

        貴德也被人們稱為梨都。據記載,貴德的瓜果種植始于明代。在清康熙年間就有“貴德州地方,多水田,瓜果蔬菜”之記載,其中比較出名的是梨。而梨中尤為“長把梨”引以為豪,它名聞遐邇,成為貴德的代名。目前,貴德轄內所有果樹中梨樹占七成左右。

        如今的貴德每年都會舉辦梨花藝術節,每年4月的中旬左右,漫天的梨花芬芳,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,或在梨園中、或在黃河邊,一邊欣賞怒放的梨花,一邊唱歌跳舞。梨花雪山相互映襯,那是貴德才擁有的天作之合。

        站在古城墻上觀賞雪山映襯下的玉皇閣,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的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樓依舊顯得氣勢恢宏,雄姿英發。

        玉皇閣下面的古城廣場內,周末總會有很多人聚在一起歡快地跳起鍋莊舞。  

        初建于唐代的乜納塔位于貴德縣河陰鎮城北村黃河沿,距縣政府北0.5公里,占地20余畝。乜納塔又稱“米納塔、彌勒塔、鎮水塔”。相傳塔的基部有辟水寶珠,經黃河千百年沖涮仍不坍塌。

        初建于明末的南海殿坐落于貴德縣城以南2.5公里的梅茨山腳下,它是貴德龍脈文化的發祥地,青海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明相劉伯溫派人斬斷龍脈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。

        貴德盆地的自然風貌在這里一覽無遺,綠洲、雪山與藍天,共同交織出貴德生機盎然的春天。


      青海旅游相關攻略

      青海攻略推薦

     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

      <rp id="g8wfu"><acronym id="g8wfu"></acronym></rp>
        <th id="g8wfu"><big id="g8wfu"><video id="g8wfu"></video></big></th>